发布时间:2013-04-0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核电建设应加快
第一财经日报:核电重启对上海电气来讲,意味着怎样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黄迪南:日本311地震以前核电发展很快,建设规模也很大,但是311以后全球对核电就是一片指责声,国务院也出了4条,暂停核电项目审批。现在核电重启,我们的感受是还不够解渴,重启的速度太慢。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核电重启信息一出,相关企业股价不涨反跌,因为资本市场原来对核电给予了很高的期望,重启消息一出,发现整个建设进度太慢,后期不够看好,于是股价下跌。
作为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来说,我们对核电也是看好的。第一,考虑到环境容量,特别是雾霾,与大气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关系。第二,从国外核电建设来看,中国核电在电力消费中所占比重还是很小,目前我们是1.18%,全球占到16%,甚至更高如法国达到70%以上。
中国的电力结构里核电应该是能够快速提升,所以我在两会全团审议时也提出加快核电建设、优化电力结构,希望近期核电在电力消费结构中能占比5%,今后能占15%~20%。这是中国电力结构比较合理的比重。
日报:但是大家还是对核电安全性有质疑。
黄迪南:核电从历史上发生过三次事故。第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件,第二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第三次就是日本311福岛事件。这三个发生问题的都是核电的初始技术,并非是现在发展了几代以后的技术。
目前中国在建设的是3代技术,它的安全性也就是堆芯熔化概率,达到10的负7次方,很小很小。以前我们建成的2代到3代之间,甚至有人称为2代半技术,它的堆芯熔化概率达到10的负6次方。现在后续在研究的新的堆芯,我们称之为反应堆的固有安全,即设计的就是不会出事故。应该说安全性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当然,从核电建设推进说,前提是确保核电的安全可靠,然后加快速度。
日报:上海电气研究的AP1000,也就是核电的三代技术,具有领先性,在更强调安全的核电建设背景下,对上海电气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升吗?
黄迪南:新的市场我们还没有新项目推出。从原来已经在建的项目和即将建设的项目情况看,我们核岛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7%,常规岛达到30%多,上海电气在国内核电市场比重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现在也希望核电项目尽快上马,目前国内核电设备生产制造的产能已经形成,希望整个核电项目建设能按计划推进,如果不是特别均匀启动项目的话,可能会形成生产能力过剩,对企业效益也会受影响,这方面风险还是很大的。
日报:你提到加强新能源建设,上海电气在风电投入很多,但去年光伏、风电受挫较大,如何评估这对装备制造业的冲击?
黄迪南:冲击肯定存在。这本来就是市场化的业务,市场变化了,对供应商和制造业肯定是有大冲击,但冲击难以评估,各个企业情况不太一样。
从新能源角度来说,光伏太阳以前主要以出口为主。中国是光伏生产大国,有的人说核心技术没掌握,我个人认为还是掌握了一点的,只是市场发生了变化,欧洲对新能源补贴政策变化后,对制造业冲击大。
风电以前也是国内为主、国外为辅,中国政府对新能源的支持政策还是非常有利的。近几年新能源建设规模很快,但是可能对整个能源结构还要重新审视。光伏也好,风电也好,整个电网的调度和运行有难度,全国应有通盘的考虑,各种能源的比重应该是怎样的结构。这样既能够使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产能),同时使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可靠。
日报:今年上海电气的风电业务量会否有大提升?
黄迪南:目前风电整个的经济效益不好,风电不会有大提升。我们首先是把在手的订单执行好,第二是保证一定的量,使企业不会被整个行业边缘化,但如果量上突飞猛进,可能会对经济效益有冲击,所以我们求在行业中占一定的地位,并非一定要做老大。
日报:有报道称,上海电气可能会进军可燃冰、页岩气等领域?
黄迪南:目前没有很大进展,我们仅仅是规划,有团队在分析和研究,没有实质性进展。
日报:新能源风险很大,如何把控未知风险?
黄迪南:这是所有搞产业的人的世界难题,因为未来都是不可知的。但要去判断预测,凭你个人的知识经验,同时也需要魄力,所以肯定会有成功和失败。
制造业需尽快解决升级问题
日报:上海去年工业增加值下滑较多,尤其是前11个月还是负增长,虽然最后取得了正增长。你怎么看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黄迪南:中国还是要发展制造业的,美国、欧洲也在实施制造业回归。从实体经济讲,制造业应该成为主体,是很重要的。
如何升级发展,是中国制造业今后面临的马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我的角度来说,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中国以前好多制造业都是代工、来图加工、给人家做OEM,这些仅仅是出卖劳动力的工作,今后要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我们能够自己做科研,自己设计产品,升级换代。
第二个是中国制造业管理的升级。好多企业管理比较传统,当然改革开放30年以来,通过合资合作、包括国外独资企业进入中国后,管理水平有了很大变化,现在应该所有企业推广先进的管理方式。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外是必然,管理水平要得到提升。
第三个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骤,首先是市场国际化,把产品销往国外做生意,然后是生产国际化,到国外投资,把生产基地设到国外,利用国外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日报:我注意到你建议要为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创造更好环境,如放宽企业享受的外汇跨境管理额度。
黄迪南:这是个系统工程。中国的金融体系开放不够,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其中一个是金融系统还存在潜在风险。我想这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肯定希望国内金融能给予强有力的支撑,但中国能规避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是否因为我们金融体系和国外没有接轨?如果一接轨,可能规避不掉风险。开放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加大风险。
日报:大家似乎更重视虚拟经济的发展,上海电气如何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
黄迪南:从我们自己角度来说,我们还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即使要发展服务业,但都是围绕制造业发展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21号六层
电话:010-56971705 ; 010-56971702
传真:010-56971700
邮箱:cnea@org-cnea.cn 京ICP备160087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