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农:要将核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3-04-19    来源: 人民网-福建频道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核电的一切。
 作为中广核集团在广东以外投产的首个核电站,宁德核电1 号机组投产后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备受关注。即将从工程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的宁核人,是否已经做好了这种准备?宁德核电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是否已经深入每个员工心中?……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宁德公司总经理李一农。
李一农说,宁核五年多建设经受的重重考验,让宁核人切身领悟到核安全的重要性,在困难中锻炼了队伍,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下一步,要力争实现机组高水平运营,实现从工程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华丽转身”。

宁德项目吃了很多“螃蟹”

人民网4月18日福鼎电(通讯员 张珩 任爱群)记者(以下简称“记”):宁德核电在建设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重大挑战?公司是如何协调和妥善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

李一农(以下简称“李”):宁德项目是集团CPR1000堆型中第二个投入商运的电站,但与岭澳二期相比,又面临许多新情况:

首先管理难度较大。宁德核电站4台机组一次开工,对公司的组织及管理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相较于岭澳二期的2台机组,管理强度、难度、复杂性、挑战、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不是简单的两倍关系,远远超出想象。比如买电视机,42寸的是21寸尺寸的两倍,但价格并非如此。核电站的施工,周期很长,同样是百万千瓦级的机组,核电要比火电长三倍。核电站在施工的时候,2台机组从土建、安装、调试、试运行是一个抛物线;4台机组就不一样了,高点是一个平台,一直处于高态,管理者心里的弦一直紧绷着,压力很大,这个对于管理者是极大的挑战,对于意志、品质、决断力、承压的能力都是一个考验。

宁德项目还面临另一个挑战,宁德项目上马的时候,正是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的时候。一下开工了很多新机组,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很大挑战。在项目过程中,设备的制造质量问题、进度控制都有一定延误。像宁德核电主设备,如压力容器、3台主泵、主管道,都不是宁德的“亲儿子”,而是从红沿河、阳江等项目调配过来的,这得益于工程公司这样一个大平台,得益于兄弟项目的鼎力相助,但其难度可想而知。

第三,人员。业主的人员,尽管有一些有经验的外派干部,但只能以老带新,不可避免大量工作压在没有经验的年轻人身上。工程公司及施工单位都是大量新人。我曾是工程公司第一批领导,当时只有300人,而现在7000多人,6000多人都是新来的,经过岭澳二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经验提升总需要一个过程。

第四,宁德项目面临很多“吃螃蟹”的地方,很多的新技术在这里使用。比如,首炉18个月换料,风险极大。第二个,模拟机,以前都是买加拿大的,但是加拿大公司的工期不能控制。中科华技术研究院推荐用国产化模拟机,我考虑良久,最后才下狠心,做成了意义比较大,我们将不再受制于国外供应商。中广核举全集团之力,不但准点完成了,而且核心能力提升了,国家核安全局的模拟机也找我们。第三个,主管道自动焊。主管道用手工焊很容易留下缺陷,需要焊15至17道焊缝,人在焊接的时候受很多制约,比如天气、湿度、现场清晰度、情绪等的影响,自动焊可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大大提高主管道焊缝的一次合格率。一开始工程公司想找法方合作,但法国人态度不积极,不想让你搞这个技术,加拿大不但要价很高,还对说明书做了简化,我们拿过来怎么用呢?工程公司痛下决心自己搞,结果搞成功了。宁德项目吃螃蟹很多,但我们的运气不错,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是蜘蛛的话,那一定是毒蜘蛛。

面对这么多挑战,有问题不能等,一要强调协作,二要分层次。要协调好参建各公司之间的关系,营造好协同作战的氛围,让参建的各公司形成合力,将问题及时解决,不要扯皮。重要的是,要了解哪些是重大问题,要形成分层次的决策机制。我不是核电专家,即使是也不可能决策所有问题,所以我主要解决那些重大问题。其三,要在充分比较、调研的基础上果断决策,不能太犹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相信专家,综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加以抉择。

让核安全文化深入人心,深入精髓

: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生命线。中广核集团从大亚湾时代起就逐步建立了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宁德公司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宁德核电是如何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的?

:宁德核电始终把安全和质量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是发展核电第一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是安全和质量,第二层次是投资和进度。如果讲“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我不知道何为第二?在这儿,第一和第二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第二层次不好和第一层次放到一块比。比如,我和张继科打一场乒乓球,我打输了,我不能说我就是世界亚军,不具有可比性。为了安全要付出一定代价,但这个代价是可以计算的,也是可以付得起的,但由于你不重视核安全而发生了大的核安全问题,那个后果你是承担不起的。“3·11”福岛核事故,其后果震撼全世界,也再次给核电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加冷静、客观地反思和重审我们核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宁德公司是新公司,人员来自四面八方,这其中有部分员工经历过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建设的洗礼,但绝大部分是年轻员工,其核电从业履历是一张白纸,对核安全没有切身认识。要使这些员工成为具备核安全素养的核电从业者,就必须不断推动以核安全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让核安全文化在他们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我亲自给他们讲课时,强调一个道理:一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和一个百万千瓦级的火电厂,火电厂工期18个月,投资每千瓦0.5万,核电至少56个月,每千瓦1.5万,是火电厂的3倍。那2/3的钱和时间花到哪里去了?就是花到核安全上面去了!同一个厂造出来的阀门,效果都是一模一样的,但为了制造核电站的阀门,多了很多检查和文件记录,每一个环节都有更多的控制和检验,所以昂贵。我们必须让核安全文化深入人心,深入骨髓,把核安全放在首位。

第二,要保证公司的安全监督体系和设备可靠性,提升公司安全的“硬实力”。中广核文化最核心的就是核安全。我们绝对不放过建设期的设备和质量问题,不将其带进运营期,在建设期间解决设备问题容易,运营期要解决困难就加倍了。为此,我们除加强监督外,还主动给设备制造厂上核安全文化课,让合作伙伴认同并执行核安全文化的要求。

:据我们所知,宁德公司还创造了具有宁核特色的“三H”文化,它与集团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关系?

:“三H”是指合力、和谐、核安全。我们是一个多股东的公司,成立之初,更要强调合力,强调和工程公司、承包商、地方政府、股东方合作。和谐是强调队伍和谐,以及周边关系和谐。我们现在还提出一个理念,“辛苦创业、幸福家园”。宁德核电是个新电厂,员工在创业阶段就要准备吃苦,不可能什么条件都是非常好的,要有奉献精神。比如办公楼,一开始我们租的酒店,冬天穿着棉大衣在里面办公,冻得笔都抓不住。又如考操纵员,两三年的学习夜以继日,比考大学还辛苦,有些人吃不消就辞职走了。我们创造条件建设“幸福家园”,通过在宁德市区建阳光园,协助员工解决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单身员工联谊等措施来构建幸福家园,稳定队伍、稳定人心。核电厂和保险公司、IT公司不一样,那些公司人员流动很频繁,但在我们这里最好从一而终。

再说核安全,核电厂什么都要讲程序,电厂的运营人不需要他们成为推销能手、政客,不需要他们忽悠,需要他们踏踏实实,要将程序视为圣经,把安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宁德核电的文化,是继承中

总承包模式下业主仍大有可为

:核电站建设是一个多方参与其中的庞大系统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宁德公司是如何发挥业主公司应有作用的?

:岭澳二期是完全由工程公司承担业主公司的责任,宁德项目是工程公司完全总承包,几百亿投资包含了从设计到施工、调试等等,工程公司在宁德项目上承担了非常大的责任。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在此模式下,业主公司能充分发挥作用吗?我认为,业主大有作为。

比如设备制造,往往有多个项目的设备在同一个制造厂生产,工程公司有驻厂监造人员,虽然有“奶妈”带着,但孩子是自己的,我们要关心。通过关注制造厂,我们的诉求得到很好体现,也可以帮助工程公司一起工作,加强监督力量。提早介入设备制造环节,加强对设备供应商的监督,推动问题解决,这个很重要。

岭澳二期的成功有一个经验,就是运营公司派了大量的人参与其中。宁德项目建设中,我们也积极参与了进来。2012年,宁德公司每月有2000人参与调试,通过在现场干,使生产人员也熟悉了现场,为机组后续运行积累了经验。

总体来说,在宁德核电这个大项目中,业主公司发挥了这些作用:一是从整个基地层面出发进行统筹,包括安全、后勤和廉政建设等。二是增加工程建设安全屏障,对工程质量多上一层监督。三是参与解决决策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四是处理协调好周边关系。五是统筹廉政建设,包括承包商在内。

:1号机组投产对中广核而言是一大喜事,而对宁核人来讲更多的是责任。您对1号机组后续的运营有着怎样的期待?

:1号机组投产后,其他3 台机组在2015 年前也要投产,我们要力争实现机组高水平运营,实现从工程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华丽转身”。要把四台机组运行好,都要达到和超过岭澳二期的水平。我们已经把岭澳二期冷试之后直到商运,以及商运后一年的指标进行分解,每个阶段都进行对标,力争做得跟岭澳一样好、乃至更好。未来的几年,宁德核电一是确保安全,二是运营业绩良好,三是队伍更加成熟,更加充满活力,甚至往其他基地输送人才。

广核集团的文化理念,并适当实践与探索创新的结果。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21号六层

电话:010-56971705 ; 010-56971702

传真:010-56971700

邮箱:cnea@org-cnea.cn   京ICP备1600872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073号

网站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