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

发布时间:2012-08-31    来源: 清华大学

    清华新闻网8月30日电 近日,教育部在清华召开了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主持完成的“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果鉴定会。来自教育部、科技部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鉴定委员会由国家并行计算机研究中心主任金怡濂院士任鉴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出席会议并致辞。

  康克军在致辞中指出,下一代互联网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下一代互联网的安全可信技术是“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重要任务。康克军希望鉴定委员会能够从学术的角度进一步指导清华大学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工作。

  会上,鉴定委员会听取了“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关键技术”的研制报告、技术报告、查新报告、用户报告和测试报告,并观看了现场演示并进行了提问。经过鉴定委员会的充分讨论和一致同意,“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关键技术”最终通过了成果鉴定。

  清华大学提出的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动态地址状态同步的接入网源地址验证算法、合法路径计算的域内真实源地址验证机制、信任关系传递的域间真实源地址验证协议等四项重大创新,被鉴定委员会认定为国际首创,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将为构建下一代可信任互联网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如何既保持互联网无连接分组交换的技术优势,又保证网络信息来源的真实和可追溯,是全球互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之一,攻克这一技术挑战,对提高互联网可信和安全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从2006年开始,在国家一系列科研项目的支持下,我校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一种面向IPv6下一代互联网,同时支持IPv4互联网的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攻克了接入网、自治域内、自治域间的真实源地址验证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成果。共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推动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成立专门的工作组SAVI,完成1项国际标准 RFC 5210和3项工作组标准;被评为2008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通过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向华为、锐捷、神州数码等国产企业提供这项创新技术,在国产路由器和交换机等50余种系列产品中实现了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的功能;在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NGI-CERNET2/6IX和100个校园网中,实现了2万多台套相关产品的增量部署,建成用户规模超过220万人的大规模可信任互联网试验网,开展了基于真实源地址验证的真实用户身份识别与溯源技术应用试验;还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CNGI试验网中开展了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的应用试验。

供稿: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 编辑:冰 冰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21号六层

电话:010-56971705 ; 010-56971702

传真:010-56971700

邮箱:cnea@org-cnea.cn   京ICP备1600872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073号

网站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