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3 来源: 中核集团
曾几核时
第一次发现铀矿
最早发现钟山铀矿是南延宗、吴磊伯。
1943年5月南延宗应邀到广西进行矿产地质调查,当他在广西钟山县黄羌坪调查锡矿时,在一个已被开采的锡钨矿的废旧窿口上,看见很多鲜艳的黄色粉末状东西,出于职业敏感,便用刀刮了一些带回去,交给同行吴磊伯(后为地质力学专家)化验,想看看是否存在稀有元素。正好当时地质学家孟宪民刚讲过显微化学的原理方法,还作了一系列示范实验。于是,南延宗与吴磊伯现学现干,对这包神秘物进行显微化学的微量分析。在明察秋毫的显微镜下,两人惊喜目睹,神秘物呈现完美的四面体结晶,这正是铀元素的特征!不敢相信的他们,赶紧又做了照相感光实验,结果无误。为了明确当地铀矿物的产状,这年8月,他们随民国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到广西,途中,再次顺道到钟山县黄羌坪对该铀矿点进行复查,发现这里的铀矿物是沿着一条钨锡伟晶花岗岩脉中的断层面上生长,虽然产量不多,但千真万确是铀矿,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铀矿。
核工业今昔对比——科研楼
当年两人于12月份在《中国地质学会志》刊发的“记广西东部几种矿物”一文,首次描述磷酸铀矿、脂状铅铀矿、沥青铀矿等次生铀矿物,而引起学术界关注。1944年4月,南、吴二人又辑文“广西富贺钟区铀矿之发现”发表于1944年《地质论评》第九卷,作了详细报道,之后整理资料撰写了“广西花山花岗岩之流线与岩脉排列之关系”一文发表在1945年《地质论评》第十卷。
成立普委二办
1954年2月,在地质部全国矿产普查委员会内成立第二办公室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地质事业。1954年2月,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党组书记、副部长刘杰以及何长工和宋应等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并征求了当时在地质部担任顾问的苏联专家组组长库索奇金的意见,决定成立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简称普委二办),负责筹备铀矿地质勘查工作。
普委二办成立以后,首先组织技术队伍。当时从苏联聘请了在卫国战争时曾任团政委的铀矿地质专家菲•拉祖特金担任地质部顾问,在国内也迅速调集各方面的技术力量。普委二办的负责人高之杕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系,当时是北京大学副教授,1954年2月被选调来从事和领导铀矿地质工作。1949年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当时在地质矿产司工作、后来担任核工业部地质局总工程师的刘兴忠,1954年从东北地质学院毕业、后来担任核工业部地质局副局长的杨士文和曾卓荣都是那时调入普委二办从事铀矿地质工作的。进入刚刚组建的普委二办的技术人员们虚心向苏联专家学习,尽快熟悉铀矿地质业务。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查阅各种地质资料,悉心搜集与铀矿有关的线索和信息。
两次十分有意义的野外地质调查
中苏铀矿地质技术人员进行了两次十分有意义的野外地质调查。1954年7月,普委二办根据日本人富田达在辽宁海城发现铀的记述,派出了由拉祖特金和高之杕领导的,包括杨士文和曾卓荣等在内的技术小组,到辽宁海城,对大房身伟晶岩露天长石采场进行放射性调查。技术小组携带着由我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组装的全国第一台放射性探测仪——木盒盖格计数器,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详细探寻,果然发现了放射性异常,并采集了标本。技术小组经过估算,计算出采场区的铀只有800公斤,无利用价值。
核工业今昔对比——花山杉木冲矿坑
1954年10月,普委二办又根据20世纪40年代南延宗、吴磊伯、何杰调查铀的线索,再次派出由拉祖特金和高之杕领导的,由地质、物探、测量等20多人组成的花山工作队,对广西富钟县花山区铀矿进行调查。他们在黄羌坪发现了附着在蛋白石、方解石表面的钙铀云母等次生铀矿物,不久在同一岩体的杉木冲找到云英岩化锡石脉中的铀矿化,局部很富集。在这里,他们采集了一块铀矿石,即中国第一块铀矿石。
这两次野外调查的发现给全队同志以极大的鼓舞。第一次的宝贵实践,拉祖特金高兴得剃掉了自己的胡子;第二次的发现让拉祖特金更加兴奋,多次夸奖这是一次难得的发现。他带领大家在晚间上山进行荧光探测,还亲自参加编录、详测,部署揭露工程,一再叮嘱要把最好的标本送回北京,作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干杯!
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内丰泽园菊香书屋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即开宗明义地对李四光、刘杰两位科学家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发展原子能的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李四光随即讲了铀矿资源勘查与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密切关系,分析了中国有利于铀成矿的地质条件,并对中国的铀矿资源前景作了预测。接着,时任地质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的刘杰作了些补充,主要讲了在广西地区发现铀矿的经过,并向在场的领导展示了从广西采来的矿石标本。当听到用于测放射性的盖革计数器测量该矿石发出“嘎嘎”的响声时,与会领导都感到十分欣喜和兴奋。毛主席一边用探测器测量着矿石,一边对汇报的人说:“我们的矿石还有很多没被发现嘛!我们很有希望,要找!一定会发现大量铀矿。”又说:“我们有丰富的矿物资源,我们国家也要发展原子能。”毛主席还握着刘杰的手说:“刘杰,这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好好干!”在一阵惊叹和欢欣之后,钱三强讲了世界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原子能发展的概况和我国近几年开展原子能科学研究,聚集、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情况。他特别谈到,在原子能科学技术方面,目前我们虽然还很落后,但是有党和国家的支持和强有力的领导,由苏联的援助,我们有决心和信心赶上去。
核工业今昔对比——办公实验楼
之后,毛主席请与会各位领导发表意见,大家一致赞同发展我国自己的原子能事业。最后,毛主席作了总结性讲话。他说:“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解放以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毛主席看了看大家,问:“你们看怎么样?”然后他又满怀信心地强调说:“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会上,毛泽东还从哲学的角度谈了粒子可分的问题,鼓励核科学家们进一步地开展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会议开了3个多小时,结束时毛主席请大家到餐厅吃晚饭。上的是豆豉腊肉等6样湖南风味菜,荤素兼有;主食是大米饭加小米粥。毛主席平时不喝酒,那天格外高兴,准备了红葡萄酒,特意举杯向大家祝酒,站起来大声说:“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干杯!”
这是一次对中国核工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作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开始。正如同年三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所指出的,中国进入了“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
重走开拓历程 寻觅开业之石
——拍摄手记
九月的第一天,我跟随着“开业之石”摄影组前往北京怀柔的崇山峻岭间,重走开拓历程,寻觅开业之石。
之所以选择在京郊拍摄,实属无奈之选。当时疫情又在全国各地零星爆发,导演不得不在京郊找了一处类似南方山林的地方,重现当初找矿的历史。
晚夏初秋的骄阳依旧灼热,野外草莽间的香气仍旧格外浓郁。我们一行六人穿上旧时的中山装、解放鞋,背上背包、拿起图纸,一头扎进京郊的山林荆棘丛里,一拍就是一整天。
其实,这种野外强度对于地质背景的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不过也着实考验了摄影组的年轻导演,笨重的摄影仪器,未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反反复复地修正拍摄。夏末的蚊子格外“毒”,没一会儿,年轻的女导演的胳膊上被咬的全是包。
开始,大伙还很难进入情境,可能是山野间长时间跋涉,大伙也渐渐融进了角色感。在模拟找到铀矿的那一刻,我们几个人发自内心的欢呼起来,仿佛一下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地质锤、罗盘、地图、伽马仪、地质记录本,仅仅依靠这简单的“四宝”,老一辈核工业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探寻到第一块铀矿石,从此,我国工业体系搭上了“核”时代。也正是在这种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下,数以万计的科学工作者历经千辛万苦、前扑后拥,才使我国真正成为核工业强国。
十分有幸参与此次央视微纪录片的摄制工作,重走了一趟核工业开业之路,向核工业前赴后继的前辈们致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21号六层
电话:010-56971705 ; 010-56971702
传真:010-56971700
邮箱:cnea@org-cnea.cn 京ICP备160087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