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8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当地时间3月16日晚,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相继发生多次地震,最大震级达到7.4级。地震发生后,日本多个核电站出现短暂局部故障。
距离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时隔11年,此次福岛海域地震缘何再发?附近核电站运行是否会有安全隐患?是否会引发更大规模余震?《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影响到底有多大?
“实际上,这次地震震源就在日本‘3·11’地震震中靠南一点,属同一地质构造背景下累积能量的再次释放。”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徐锡伟向《中国科学报》分析,本次震源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汇俯冲带附近,属于构造活跃区,地质活动频繁、强烈。
“‘3·11’地震是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导致的。从震源深度较浅和距离偏西来看,此次地震应该是板块俯冲带上部增生楔中的次级构造运动造成的。”徐锡伟说。
不过,他表示,此次最大规模的7.4级地震与2011年日本9.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不可相提并论,“9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800至900个7级地震叠加的能量”。
这次日本福岛地震震中处于海域,地震波向周边扩展过程中会产生衰减,加上日本房屋抗震标准较高,对日本东北部陆地建筑的破坏也会小得多。
核电站是否安全?
此次强震再次将福岛核电站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3·11”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曾袭击福岛第一核电站,造成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由此导致的严重核泄漏事故引发全球关注。
当地时间3月16日23时,据东京电力公司消息,福岛第一核电站5号机组涡轮机房及福岛第二核电站2、3、4号机组先后触发火灾警报。次日4时,该公司称核电站无异常。
“‘3·11’地震中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并非地震本身导致的,而是海啸损毁核电站冷却系统,影响了核反应堆的安全。”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说,“这次地震震级远不如11年前,直接导致核电站破坏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在上次隐形损坏的基础上,产生一些额外损伤。”
徐锡伟表示,核电站抗震标准整体比较高。从目前看,如果后续不再发生类似“3·11”的特大地震,那么此次地震对福岛核电站影响有限。
对此,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通报说,地震发生后,日本多个核电站出现短暂局部故障,但总体上地震对该国核电站并无明显影响。
海啸警报缘何快速解除?
此次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向福岛县、宫城县沿海地区发出海啸警报。但截至3月17日5时,海啸警报全部解除。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首席预报员赵联大向《中国科学报》表示,日本沿岸部署了很多海洋观测站和浮标。此次地震后,宫城县的石卷港、仙台港分别观测到高30厘米、20厘米的海啸,福岛县相马港观测到高20厘米的海啸。
“根据过去几十年的观测经验,这样的海啸波对岸边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赵联大表示,一般30厘米高的海啸会对游泳、近海养殖等水域活动产生影响,1米以上的海啸波才会对岸边产生影响。
王暾向《中国科学报》解释说,地震是否会引发海啸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如震源距离海洋有多远、距离海表有多深、是水平还是垂直触动水体。
“假设是水平触动,专业术语称为‘走滑’,就不会引发海啸或者大海啸,而垂直触动引发海啸的可能性更大。”
2004年的苏门答腊大地震和2011年的日本东北海域大地震,都曾引发巨大海啸。徐锡伟分析,这两次地震都是板块俯冲型的,造成了海底的大幅度垂直运动,把水体抬起来,形成类似冲击波的破坏性海浪。
“这次海底地震造成的水体触动经过一两个小时后已经结束,监测结果也证明它造成的海啸是有限的,所以预警解除。”徐锡伟说。
根据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的观测,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影响。
“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只局限在震源附近的小范围内。即使大地震引发了大海啸,由于海啸能量分布面向太平洋,经过琉球群岛等地之后,到达中国沿岸的海啸影响会减弱很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赵联大说。
或引发更大规模余震?
“3·11”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日本福岛附近也曾出现7.3级的前震,再往前还有6.4级的地震。那么,此次地震过后,会引发更大规模的余震吗?
“一般来说,地壳应力一旦释放出去,暂时就不会发生地震,但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有待深入。”
徐锡伟表示,当前人们虽已知晓地震形成是不同板块或断裂带产生破裂或联合破裂的结果,但地震监测预报仍然存在困难,原因是对地震机理认识不足。
今年1月汤加火山喷发后,曾引发公众对日本富士山火山喷发的担忧。此次日本东北海域强震同样与太平洋板块相关。
对此,徐锡伟表示:“火山、地震都是地球的构造运动。太平洋地区是一个完整的板块构造系统,最近的地质活动也反映出这种构造运动在空间上的关联性。”
近期地质活动是否过于频繁?
与此次日本福岛海域地震相隔不久,3月17日8时我国甘肃肃南县发生5.1级地震,21时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5.2级地震。此前,1月8日,青海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近期,地球地质构造活动是否过于频繁?对此,徐锡伟表示,地球内部目前的活跃程度并不比以往更加频繁。
在地震预警方面,王暾介绍,目前我国地震监测覆盖网已经覆盖了24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中国地震区人口的90%。
相关地震预警技术和覆盖网范围全球领先。“下一步的方向是覆盖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以及从单一的灾害预警发展为多灾害的预警。”
徐锡伟表示,当前我国对于人口稀少的西部地区相关台网布设仍较薄弱,而这些地区有“西气东输”输油和输气管道、兰新铁路等重要国家工程,它们的安全需要引起重视。
他建议,国家尽快为川滇地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立项,突破地震监测预测关键技术,提高我国地震监测预测水平和抗震设防标准。
《中国科学报》 (2022-03-18 第1版 要闻 原标题为《日本福岛海域再发7.4级强震,影响几何?》)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21号六层
电话:010-56971705 ; 010-56971702
传真:010-56971700
邮箱:cnea@org-cnea.cn 京ICP备160087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