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 未知
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很高兴参加第五届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自2017年起,核能公众沟通大会成功召开四届,共建平台、共享经验、共谋发展、共保安全,积极探索实践,取得实在效果。本届大会以“双碳目标下的核能公众沟通”为主题,探讨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交流分享良好实践,深入研究规律方法,展示专题征文、“明星讲解员”等精彩内容,很值得期待。在此,我谨代表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尤其是在国际能源危机和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形势下,核能可以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核安全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去年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作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6项任务之一的同时,专门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好这些部署要求,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这其中,公众沟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既有助于推动破解公众可接受度的瓶颈问题,也有助于防范化解社会风险,也就是说,既影响发展,也影响安全,我们要站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谋划推动这项工作。
一是充分认识核能公众沟通的全局性。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核能公众沟通有利于筑牢国家核安全屏障,有利于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氛围。要充分总结“中央督导、地方主导、企业作为、公众参与”的前期实践,结合新的情况问题,全局统筹,系统推进。
二是深刻领会核能公众沟通的复杂性。多年来,各级政府、涉核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众沟通工作,比如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8•7核行业公众开放日、“魅力之光”、“核+X”等特色活动,核能公众沟通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内外部形势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从内部看,新媒体时代舆情发酵传播更加迅速,跨区域公众沟通等难点问题亟需解决。从外部看,俄乌冲突威胁核设施安全、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等持续刺激公众神经,核能公众沟通外部挑战增多。要深刻认识当前大国博弈持续加剧的复杂形势,在核能重大项目推进时,立足最坏可能、预作充分准备,切实防范化解可能的社会风险。要持续核能公众沟通理论创新、方式创新,推动取得更好效果。
三是注重把握核能公众沟通的协同性。核能公众沟通受地区经济水平、公众知识结构、社会文化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必须整体推进、强化协同、形成合力。要强化部门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做好信息沟通、政策衔接和行动配合。要强化政企协同。结合地方规划和特色创新公众沟通方式,开展多元化、有特点的科普宣传活动,促进核能发展惠及地方民生、放大高质量发展“倍增”效应。同时,也期待核能行业协会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平台优势,在联系政府、链接企业、沟通公众等方面做好桥梁纽带。
四是切实提高核能项目的安全性。说一千、道一万,本质安全是关键。做好核能公众沟通,首先要把核能项目的安全底线牢牢守住。营运单位要落实核安全全面责任,完善并有效运行安全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企业集团要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从管理架构、考核导向等着手,着力解决影响核安全的系统性问题。行业主管部门要在核能发展过程中同步推进保障安全的体制机制、工作力量和技术能力,确保安全保障与发展速度规模相适应。相关高校院所要强化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夯实核能安全的技术基础。同时,也欢迎有关媒体朋友和社会组织,关心关注核安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国家核安全局将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以严格监管督促责任落实,共同守住安全防线。
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努力推动核能公众沟通提质增效,保障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21号六层
电话:010-56971705 ; 010-56971702
传真:010-56971700
邮箱:cnea@org-cnea.cn 京ICP备160087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