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02 来源: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1.全面动员,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以质量促项目、以质量保项目,所属企业对质量工作高度重视,采取多项措施,健全核电质量体系,深入核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批量化生产规模的核电质量管理水平,重点推进质量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持续改进,有规划、有计划、有制度地开展质量改进工作。积极开展了“核电质量年活动”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质量攻关方式、控制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完善质量专题会、现场督查制度等,重视质量NCR分析归类。
2.齐头并进,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继续拓展以三代百万千瓦机组为重点的核电市场工作,签订了三门、海阳、彭泽、台山等核电项目的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汽轮发电机组等32台(套)主设备的供货合同,在2010年的核电设备供货市场中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的重要地位。
3.能力达标,批量生产进入状态。项目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稳定产品质量为主线,突破技术瓶颈,发挥扩能优势,平衡出产能力,为批量化生产核电设备、多项目管理开创运作模式,为核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核岛设备批量化产能得到生产的验证,批量化项目执行下的管理体制和能力也得到考验,产品数量翻番已成现实。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完成了以红沿河1号机组3台蒸汽发生器为标志的15台产品交货,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完成了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设备的交付等。
4.突破瓶颈,提升能力水平。目标是年产10套堆内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和6套压力容器,以及蒸汽发生器等重型核岛主设备的临港二期扩能项目进入重要阶段,为2011年底实现硬件到位打好基础。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临港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可实现年生产核2、3级泵50台。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的核电大锻件完成了CPR1000堆内构件全套不锈钢大锻件,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法兰、容器法兰、接管段筒体,蒸汽发生器管板锻件、筒体类锻件、过渡锥体件等评定工作。在产品供货方面,配套CPR1000、AP1000和高温气冷堆产品的大型锻件中,已交付86件;配套堆内构件锻件中,已交付159件。
2011年:对标国际一流 提升核设备制造技术
(一)全面完成手中订单是重点
2011年,共有38台核岛主设备、3台常规岛主设备列入出产计划。加上明后年出产任务需要排入生产计划,全面完成手中订单已成为工作重点。由于前一阶段资料输入和材料采购的拖延,大大压缩了制造企业的实际生产周期,企业压力很大。因此更需要以质量管理为主线,以项目管理为抓手,发挥临港和闵行核电制造基地的综合资源优势,做好产能平衡,力争实现合同承诺。
(二)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是关键
临港基地是上海电气是“十二五”发力的重要基础,2011年也是临港二期扩能的关键一年。核岛主设备扩能工程年内要竣工投产,以满足核电市场和合同订单的需求。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已在临港建立,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利用核电冷却剂主循环泵即湿定子式主泵技术,积极争取百万千瓦级核电主泵供货合同。
(三)加强质量常态管理是基石
生产能力的客观瓶颈,管理水平的现实差距,更使质量管理增添新的压力。要加强核安全文化的全员培训和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监督,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保证质量,抓先进控制技术和工具的引进和应用,把持续改进作为质量工作的基石。
(四)建设世界级工厂是目标
目前工厂硬件已基本赶上或超过国际先进企业的整体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运作效率以及创新能力均有所上升。要进一步提升能级,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级工厂,需要通过创新能力、制造能力、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对比,强调持续进步,定性定量结合,侧重于激励提升软实力,相对统一模版,企业各有侧重,全面诊断评估,全方位对标赶超。
(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抓手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科学发展水平。要分析产业基础,科学制定战略方向和重点。立足自主创新,扩大国际合作。对上海电气来说,重点攻克三代核电大型锻件和主泵等核心技术,全面有效地发挥集团三层次创新体系特色,形成技术创新合力。
(六)提高国际化参与程度是方向
密切跟踪国际市场,加强信息交流,发掘全球设备供货商机。积极参与外方的合格供方评审工作,争取参与国外设备项目的投标,将合作扩大到国外项目中。依托核电业主“走出去”战略,争取“跟出去”,推进企业核产品的全球市场适应能力。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21号六层
电话:010-56971705 ; 010-56971702
传真:010-56971700
邮箱:cnea@org-cnea.cn 京ICP备16008721号-2